(2015年2月15日楚天金報訊)多學科“會診”治療,讓患癌11年的小伙找到“生路”。昨日,恩施小伙王德喜登上回家的列車。
1985年,王德喜出生在建始縣一個小山村,4歲時發(fā)現頸部有腫塊,18歲時在當地一家醫(yī)院手術,病理檢查考慮為甲狀腺濾泡性乳頭狀癌。
因家境及治療風險等原因,王德喜放棄了治療。但一次應聘讓他改變了主意——福建一家公司招聘人力資源主管,他脫穎而出,卻因體檢未能入職。
最后,王德喜來到湖北省腫瘤醫(yī)院求助,檢查發(fā)現患癌后的這11年間,癌細胞已在他身體里肆虐,逐步長成數十個大小不一的腫塊,與血管、神經盤根錯節(jié)地糾纏在一起,若手術稍有不慎患者就會大出血湖北省腫瘤醫(yī)院組織外科、內科、放療、麻醉、病理、核醫(yī)學、腫瘤影像等多學科專家討論,最終敲定治療方案。
上周,經過8個小時的精細手術,王德喜身上的腫塊全部被摘除,且保全了身體的各項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