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同學是個十四歲花季的初中生,在這個年紀的她本該像同齡人一樣無憂無慮的享受校園的生活。她卻因為一次感冒鼻塞加重并伴左耳聽力下降而被確診為鼻咽癌。她的人生軌跡驟然發(fā)生了改變。
吳同學在外院確診后收入我科治療,醫(yī)生根據其病情行CHOP方案化療。由于患者年齡較小又是獨生子女,正處于青春發(fā)育期,所以比較叛逆,依從性差。還記得她第一次來醫(yī)院的時候天真懵懂的少女模樣,笑呵呵的臉上仿佛不曾患病。可隨著治療的展開她臉上的笑容慢慢消失,開始變得多愁善感。她變的異常暴躁,拒絕交流和治療并要求回家。她父母也束手無策,我了解情況后決定開導她。
首先從她父母口中得知她特別喜歡芭比娃娃,我就準備了一個芭比娃娃送給她。她看到芭比娃娃很是興奮,對我的敵意一下子小多了。我連忙親切的和她交談,慢慢的,她開始和我敞開心扉,了解到她情緒暴躁一方面是因為對醫(yī)院的環(huán)境產生排斥,沒有同齡人可以交流玩耍,和病友有代溝。另一方面是因為每天化療需要穿刺等有創(chuàng)護理操作產生恐懼心理,還有化療的副反應和輸液時間較長限制了她的活動。她一下子從歡快的校園環(huán)境里進入醫(yī)院陌生的環(huán)境,確實很難適應。針對這種情況,首先我們把她安排在喜歡小孩而且比較喜歡熱鬧的病房里。鼓勵她按自己的喜好裝飾病床,擺放她喜歡的玩具和漫畫。創(chuàng)造一個和諧、輕松的護患交流氛圍。其次靜脈穿刺時選擇粗直的血管,動作輕柔,盡量保證一次穿刺成功,贏得她的信任。在化療期間我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跟她講解化療的必要性、副作用和護理措施,耐心回答她提出的各種問題,陪她打發(fā)時間,轉移注意力,提高她的依從性。我們醫(yī)護人員也會在時間充足以及不影響患者休息的情況下陪她玩小游戲,看漫畫來促進與她的感情交流。
通過我們醫(yī)護人員的不懈努力,吳同學順利完成了化療。檢查顯示腫瘤明顯縮小,醫(yī)生讓她回家休息,加強營養(yǎng)。患者家屬非常感激我們醫(yī)護人員,特地表示感謝。我也和她及家屬詳細的講解了出院后在家的注意事項和健康教育,并打電話隨訪關心她和詢問她的恢復情況。吳同學有遵守我們的約定,在爸媽的監(jiān)督下每天早睡早起,做有氧運動,保證至少一杯牛奶和2個雞蛋,不吃油炸食品和控制每天玩手機時間在兩個小時內并保持心情愉快。我表揚了她的堅持并告知其家屬要帶她定期復查。
“用心靈溫暖心靈,以愛心播散愛心”這是我們全體醫(yī)護人員的行為準則,我們用我們的愛心,耐心,細心去踐行著南丁格爾的無私奉獻精神,為患者提供優(yōu)質的護理服務,每個患者的康復是我們最大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