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6日,清明節(jié)前夕,病理科黨支部組織黨員走進施洋烈士陵園,弘揚愛國主義情懷,緬懷為革命運動英勇犧牲的先烈。
施洋烈士陵園是為紀念大律師、早期工人運動領(lǐng)袖、共產(chǎn)黨員施洋烈士而建的。1923年施洋同志參加領(lǐng)導(dǎo)京漢鐵路工人為爭取自由、反對軍閥壓迫的“二.七”大罷工,被反動軍閥吳佩孚、肖耀南殺害于武昌,時年34歲。施洋同志犧牲后,鐵路工會和烈士的親友冒著生命危險將烈士安葬于此。新中國成立后,1953年,省、市人民政府在這里立碑建園。整個陵園由烈士牌坊、瞻仰廣場、紀念碑和紀念館有機結(jié)合組成。
天空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,襯托著陵園的莊嚴肅穆。步入陵園大門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沖天柱托起流云、斗拱、綠色琉璃瓦的牌坊,聳立在獨具特色的花崗巖臺階上。
拾級而上是瞻仰廣場,廣場正中屹立著施洋烈士雕像,在雕像的基座上刻有董必武同志為緬懷施洋烈士的親筆題詞:“二七工仇血史留,吳肖貽臭萬千秋;律師應(yīng)仗人間義,身殉名存烈士儔”。雕像氣勢磅礴,象征著施洋烈士大義凜然、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氣概。支部黨員向烈士墓碑深深鞠躬、默哀,緬懷為革命運動犧牲的施洋烈士。
浮雕的背后是81級臺階,分三層27級,寓意“二.七”大罷工。爬上臺階,鐫刻著“施洋烈士紀念碑”七個鎦金大字的紀念碑映入眼簾。在紀念碑旁施洋同志的生平簡介,闡述了施洋同志的光輝業(yè)績。
在肅穆的氛圍下,病理科黨支部黨員深刻感受到了戰(zhàn)爭的殘酷和革命先烈崇高的民族氣節(jié),體會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,更增強了自身的使命感和責(zé)任感。我們要時刻牢記使命,不忘初心,砥礪前行,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(fù)興而不懈努力。